当前位置:首页  > 资讯

大学生广州买房入坑:首期付完,按揭没了

发布时间: 2021 - 04 - 07

本来说好以大二的儿子名义买房可以贷款,但在首付交齐后,售楼小姐却称,政策变了,按揭批不下来,必须一次性交齐剩余房款,这让来自东莞的万先生十分气愤。
 
22日下午,他来到广州市增城区某售楼部,要求给一个说法。
 
记者发现,因为按揭批不下来,一个月来,广州已有相当一部分购房者陷入困境。
 
图片
售楼部:提供半年流水就能贷款
 
“首付的四成房款都交完了,却突然接到电话说因为银行贷款政策收紧,学生不能按揭了,我们的贷款申请被退回。而且由于已经完成合同网签,不能更换购房人,也不能退款,必须得一次性全款购买。”
 
万先生愁容满面地向记者反映,2021年1月20日,自己在广州市增城区某楼盘买了一套房子。
 
房子是以目前已满20岁、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儿子名义买的,《房屋认购书》和《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购房借款/担保合同(2020年版)》上都有儿子的签名。
 
万先生介绍,1月20日他预交了10万元的定金,在最初咨询和交定金之前都曾说明,孩子是个大学在读生。
 
售楼部的业务员说可以申请贷款,需要提供父母的收入、流水证明和子女半年的银行流水。
 
一开始说可以首付交三成申请贷款,但后来售楼部工行驻点信贷部的人说如果是学生,首付只付三成的按揭申请可能批不了,最好追加一成提到四成。
 
在这之后就一直追要剩余首付,于是在2月24日他又追交了19万元,最后交齐了四成首付总共765000元,其中还有一些是借来的钱。
 
交了钱后售楼方开了购房发票,并办理所有按揭手续,让等通知、交契税、办房产证,也交了维修基金。
 
没想到在3月9日,又突然接到销售员的通知,说按揭办不下来了。
 
3月22日,记者与助手来到该楼盘营销中心,助手以一名在读大学生的身份向营销中心提出“是否可以在父母帮忙还款的前提下贷款买房”的问题。
 
一名姓谢的销售顾问称,“满18周岁了,可以以孩子的名义按揭买房,但需要半年银行流水,父母要每月向子女银行卡中转账。”
 
他说,“以一套77㎡的房子为例,总价190多万元,首付三成按三十年贷款算,月供在7000左右,流水覆盖一般需要两倍,就是1.4万元,那么最好平均每个月转账1.5万、1.6万元左右。”
 
记者再次询问“有半年流水就可以保证贷到款吗?”
 
得到的回答是“对,只要征信没有问题。”
 
图片
售楼部:按揭批不了与出售方无关
 
一名姓欧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他可以协商帮忙解决问题。
 
在万先生表示想要自己没有能力一次性付清房款,想要继续履行合同后,欧先生和另外两名女性工作人员表示,央行的信贷政策调整,工商银行这边也随之调整了贷款政策,万先生儿子的贷款申请银行方面审批不过,开发商和售楼部也无能为力。
 
而且认购书上已经写明了按揭贷款事宜“以银行最终批复为准,出售方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”,是万先生一方自己签的字,与他们售楼方无关。
 
万先生认为,售楼人员在他交了首期后才说学生无法贷款,这是不负责任的挖坑。
 
他拿出妻子李女士与销售员谢小姐的聊天记录,显示售楼人员一开始就知道是学生在买房,为什么还要把房卖给他?
 
而且他已按照购房合同提供了所以资料,这时说按揭批不下来应该谁负责?
 
图片买房者与销售员的对话
 
图片
 
图中Xie为业务员谢小姐,李为购房人的哥哥,红本小星为与售楼方合作的团购员
 
在地产行业工作多年的罗先生告诉记者,“其实在行业内,有时销售就是想找一些客户完成这个规定成交量,只是他们也没料想到这么难批复。”
 
罗先生介绍,春节过后,与万先生相似的案例在广州并不少见,不少业主用“人才政策本科+半年社保”在黄埔科学城贷款买了房,但政策收紧、黄埔限贷后没有黄埔流水就无法贷款,销售给出的说法是只能全款,要么退房
 
图片
银行:在读学生从来都不能贷款
 
记者致电了中国工商银行增城支行个人借贷部,个人借贷部的工作人员表示:“没有固定工作的在读学生不能进行贷款审批,因为银行一定会核实申请人的单位所在。即使已经成年、有银行流水,也一定要在核实申请人有正式工作和每月稳定收入的前提下,才能进行贷款审批,这并非今年或去年的新规,而是一直以来对借款人的一项规定。
 
北京炜衡(广州)律师事务所的王家恒律师认为,购房合同上一般会有写明由谁负责按揭,在未写明的情况下,若房产公司同意购房人按揭,一般由房产公司来负责按揭。
 
如果不能完成按揭业务,这个责任肯定是要房产公司负的,房产公司应当解除合同。
 
即使是合同签订过后,按揭办理期间由于政策变化导致无法继续办理,也是该由房产公司负责。
 
若因政策变化,导致达不到按揭条件,房产公司就应当向购房人退款。
 
即使认购书上写明了“以银行最终批复为准,出售方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”,也不能把这当成一则免责声明。
 
 
总而言之,不管是买新房还是二手房,一定要谨慎,多听多看,切勿听信一家之言,以免入坑。
 

 

相关新闻